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用量最大的材料,一方面,砂石骨料行业要肩负起行业数字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等新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当前产业发展痛点和瓶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携手产业链上下游,围绕砂石骨料4.0+融合发展理念,共同为国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行业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河砂仅2元至3元/吨,2000年为10元/吨左右,2010年在15元/吨左右。从2018年开始砂子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地区涨幅近1000%。
近年来采矿权价格上升;现代化生产线建设投资增加;增加收尘、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投资;新型清洁能源运输的投资;矿山绿化、生态恢复等投资。由于环保等要求越来越严格,砂石生产成本比早期要高。
2020年,机制砂石总产量为190亿吨左右,砂石矿山1.7万多座。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约占2%; 100万至500万吨的中型企业约占40%; 100万吨以下的小型企业约占58%。
区域产量分布:华东约61亿吨,中南约49亿吨,西南约35亿吨,华北约17亿吨,西北约15亿吨,东北约8亿吨。
2017年至2019年,全国关闭砂石矿山近3万家,到2020年全国石矿企业约1.7万家。近期华润水泥、中联水泥、南方水泥取得多座矿山采矿权。华润水泥一个月内先后取得两座建筑用花岩岗矿采矿权,出资近50亿元。华新水泥、西南水泥、尧柏水泥、锦荣水泥、娲石水泥等多家水泥企业也瞄准了砂石矿山。
从目前情况来看,局部地区砂石产能过剩苗头已经出现,会出现供过于求,局部地区砂石价格将会快速下降。近几年,砂石行业将出现进一步整合的趋势。未来将出现采矿权价格上升、砂石价格下降相互叠加的趋势,致使部分企业竞争力不足,退出市场。最终,高品质、合理成本的机制砂石的推广和应用将会迎来更多新的机会,优质企业将脱颖而出。
砂石产品的流向:从资源多的地区流向资源少的地区;由经济不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目前砂石区域供需不平衡,其原因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石矿资源多,砂石用量小;经济发达的地区,石矿资源少,砂石用量大。制约砂石长距离流动的因素是运输成本过高。
新进入的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做砂石骨料的复杂性:岩石有地质特性,不同的区域,岩石特性不同,母岩的物理、化学性能是多样性的。什么样的岩石适合做砂石骨料?做出来的砂石骨料性能怎样?用不同的岩石制备砂石骨料,其破碎筛分方式也不同;不同岩石制备的砂石骨料,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凝土……影响因素很多。
科学层面:机制砂石是大型工业化的产品,是跨领域、跨学科、长链条的产业。
哲学层面:砂石重量大、价值低,利润绝对值小,要用“量变到质变”,才能盈利。
文化层面:砂石是小区域化产品,不同区域,文化不同,运营方式不同。
意识形态:不同的人士,对砂石产业的认知不同,决定了是否支持发展砂石产业。
未来企业要提升的核心是深度服务——为用户创造价值。以前是卖产品(装备/机制砂石),以后要转为深度服务,让用户会使用产品,用好产品,让用户做好产品——为用户创造价值。需求供需双方首先要谈的是供方的产品(装备/机制砂石)是否适合需方;其次是使用方会不会用,能不能用好。所以,未来企业销售产品的核心是深度服务,是对所销售产品的服务。未来企业的竞争力,更多要转向以产品为载体向下延伸的服务。
装备企业不要只制造装备,要研究机制砂石的生产。砂石企业也不要只生产机制砂石,要研究机制砂石的应用。砂石和装备企业,要研究从单一做装备、制砂、制石,扩展到从矿石到加工,再到机制砂石的应用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成为下游产品的专家,才能做好上游产品。
以前是河道采砂,运输到工地,有需求就行。没有人过多关注,区域竞争有限,企业容易生存。现在是获得石矿,建设生产线,有资金就行。当前,产品涨价、缺货,供不应求,有砂石就能盈利。未来,仅拥有石矿资源、生产线、合格的产品等“硬件”是不能保证盈利的,还要有矿石品位、地理位置、市场容量、产品质量和综合生产成本等重要的影响因素。未来竞争的关键是依靠优秀的运营能力。
水泥开采矿山是单一的石灰石材质,生产的核心是“两磨一烧”,矿山凿岩、爆破、破碎等粉化率越高越好,皮带机输送多为细碎物料。机制砂石开采的矿山有多种,生产的核心是“精破细筛”,矿山凿岩、爆破、破碎等粉化率越低越好,涉及到破碎、筛分、粒形、级配、石粉含量、均化率,等等,皮带机输送多为大块物料。
冶金等行业的矿山开采和破碎、筛分等,与砂石矿山的开采、破碎和筛分等也有本质区别。套用水泥、冶金、煤炭等行业的破碎筛分生产线和经验、模式等来做砂石骨料,未来会出现问题。
近年来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砂石需求量增加,各地新建生产线增加,破碎筛分装备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企业,没有从装备产品质量、创新、用户服务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市场占有率,把价格竞争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严重影响到破碎筛分装备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伴随着价格战,风险不断积累,利润支撑不足,售后服务不能保障,陷入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最终会导致用户得不到好的产品,也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
智慧矿山建设是未来矿山发展的必然方向,智能化是矿山企业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可提升矿山生产效率,提高安全管控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智慧矿山的系统架构、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集成基础类系统、矿山平台和“一矿一图”智慧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信息系统通用技术都需要新一代“数字人才”。行业高校和企业培训机构,要注重课程调整设置,增加开放实验教学,加大虚拟仿真技术使用,强化前沿科技学习,改善人才成长生态,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为矿山绿色发展、智慧化建设、智能化改造等作贡献。
相关行业和企业进入:近年来水泥、水电企业,道路、桥梁施工等多家企业陆续进入砂石产业,进行布局;多个省市自然资源部门、城建、城投等组建实体对当地资源进行整合,合作建设大型石矿,对原有砂石矿山企业形成明显的竞争态势。
冶金、煤炭行业和企业进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冶金、煤炭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高,企业发展受限。铁矿、钼矿、钒钛钢等冶金企业的尾矿、废石生产砂石骨料,没有资源费,还可减少堆场和尾矿库的费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冶金、煤炭企业有超大型矿山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优势,部分企业将转型进入石矿产业。这是砂石领域新增加的竞争因素。
相关装备企业进入:早期进入砂石铲、运、挖、破碎、筛分装备的有中联重科、徐工、柳工、美卓、克林曼、斗山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北方重工、三一、临工、山河智能等企业陆续进入。这些大型企业有大型装备和生产线建设的优势,将快速进入石矿装备和生产线建设领域。
煤炭、冶金行业的装备企业进入:由于“双碳”目标的约束,煤炭用量减少,煤炭装备使用量快速下降,煤炭、冶金装备企业将转型进入砂石装备和石矿生产线的建设。煤炭、冶金装备企业的体量远超石矿装备企业,且有大型装备和生产线建设的优势,将快速进入石矿装备和生产线建设领域。
新形势下,要深刻认识加强砂石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好砂石故事,传播好砂石声音,真实、立体、全面展示绿色、生态发展的砂石行业,赋予砂石行业新的发展动能,全力助推砂石与装备行业的绿色高质量、健康有序发展。这是砂石行业和企业的重要任务和使命担当。(来源:中国建材报)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明山路桥。

